期刊封面

首届京华乳腺癌论坛:打造乳腺癌学术交流的全(2)
大咖寄语:多学科荟萃成就高水平论坛
樊英教授表示,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中国每年有近40万女性罹患乳腺癌,因此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尽管仍然充满挑战,但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新的治疗理念和药物不断涌现。以前的化疗,后来的单抗和TKI靶向药物,到现在炙手可热的ADC药物,这些治疗变革在给我们更好的治疗疗效的同时,也需要医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交流学习。2022年第一届京华乳腺癌论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全方位展示了近期乳腺癌诊疗的最新成果。希望京华论坛真正成为乳腺癌治疗的“精华”论坛,未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参与这一盛会,为乳腺癌同道带来更多精彩内容。(京华)
本环节回归于临床实践,李俊杰教授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和低表达定义的准确性、早期HER2表达患者的精准治疗策略、新药新策略如何有序融入晚期患者的现有诊疗流程三个维度,阐述了他对“抗HER2治疗-再精准”的思考。
本环节的嘉宾来自各乳腺癌相关学科领域。来自病理科的应建明教授从肿瘤形成和辅助治疗两个方面,深入解读了乳腺癌免疫微环境的特征。放射诊断科程流泉教授介绍了乳腺癌分子影像在筛查、诊断、治疗和评估疗效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尤其是超声分子影像在乳腺癌靶向显影和治疗方面前景喜人。未来在分子靶标的选择和分子探针研发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最后,放疗科王淑莲教授以乳腺癌骨转移的放疗为核心,介绍了乳腺癌放疗的疑难问题对策。
史业辉教授则以CDK4/6抑制剂为核心,介绍了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探索。多款CDK4/6抑制剂上市用于晚期患者的治疗,与内分泌联合带来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获益,成为各大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药物耐药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正在不断探索中,针对CDK4/6抑制剂耐药这一难题,聚焦PAM通路异常激活的研究进展飞速,依维莫司+内分泌治疗、Alpelisib+氟维司群成为HR+/HER2-晚期乳腺癌经典方案并获得指南推荐。
科研前沿:创新技术奠定更高飞基础
在王晓稼教授主持的名家论道环节,李瑛教授、初玉平教授、兰波教授和严颖教授展开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创新药物应用的理解。
徐玲教授以TNBC为核心,介绍了免疫药物在乳腺癌领域的研发进展。她指出,后续研究应着重于不同的乳腺癌亚型的免疫治疗选择、与不同靶向药物的联合,以及如何筛选获益人群的生物标志物。
第一环节的主持嘉宾包括向东喜教授、胡夕春教授、杨俊兰教授和王树森教授。
精准诊疗:个体化治疗时代已到来
徐兵河院士开场致辞指出,乳腺癌已经超过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中国学者近10年在该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国际范围内也已产生很大影响。他希望京华论坛能办出特色,推动交流,开拓视野,加强多中心协作,促进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更紧密结合。
文章来源:《学术论坛》 网址: http://www.xsltbjb.cn/zonghexinwen/2022/0914/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