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张家湾古镇红学文化论坛上 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
冯其庸与张家湾的情缘,是建设张家湾文化特色小镇的宝贵资源,是张家湾一张不可或缺的文化名片,张庆善建议将冯其庸先生故居建成“冯其庸故居纪念馆”,讲好冯其庸与张家湾的故事,研究好张家湾与冯其庸这个课题。
“张家湾公园内的相关影壁墙,可以设计为《红楼梦》文化内容的景观,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元春省亲、宝黛初会、诗社等等。影壁墙上要有关于《红楼梦》与曹雪芹的简介与诗词。”张庆善还称,可以考虑发起建立全国的《红楼梦》文化旅游联盟,将附近参观游览环球影视城的游客中的一部分吸引到张家湾的红楼梦文化旅游中来,那对推动张家湾的文化旅游发展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编辑/乔颖
当天下午,与会专家学者观摩考察张家湾古镇的通运桥、燃灯佛舍利塔及运河两岸风土人情等。随后,在张家湾通州大运河龙船上,围绕“红学与大运河文化”、“张家湾红学之乡建设”、“冯其庸与新时期红学”等话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会。
另外,满洲正白旗的圈地就在京东,深入挖掘文献资料,对研究曹家与通州、张家湾的关系也是有用的。“我们要把张家湾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纳入‘曹雪芹、《红楼梦》与北京'这张大名片之中,就张家湾与曹雪芹而言,它既是一个起点,又是一个终点,因为曹雪芹是从这里踏上了北京的土地,又归葬在曹家的祖坟里。”张庆善说道。
对此,通州区委副书记陈江华在开幕式上指出,张家湾镇一直将“保护历史风貌、彰显时代风采”视为己任,注重发掘、传承深厚的红学文化和古镇底蕴,坚持“河为线、镇为珠、线串珠、珠带面”方针,要努力打造漕运古镇和设计小镇古今同辉的人文盛景,促进大运河文化璀璨繁荣。
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征集大赛揭晓
“冯老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曹雪芹墓修建起来,他跟我不知讲了多少次。在他人生的最后两年,这种愿望更强烈了,他一直建议在张家湾恢复曹雪芹墓,为曹公立碑纪念、供人们凭吊曹雪芹这位伟大文学家。”张庆善称,冯其庸有《题曹雪芹墓石》诗:“草草殓君土一丘,青山无地埋曹侯。谁将八尺干净土,来葬千秋万古愁。”强烈地表达了在张家湾修复曹雪芹墓的愿望。
张庆善还建议把张家湾公园建成《红楼梦》主题文化公园。要有“曹雪芹与北京、与《红楼梦》展览”,还要有“《红楼梦》文化艺术长廊”,在这里可以集中全国的创作《红楼梦》题材的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化名人、红学家包括与《红楼梦》改编有密切关系的演职人员的绘画、书法作品。
冯其庸居住张家湾期间,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张家湾曹雪芹雕像和归梦亭都倾注了冯老的心血。2015年,在张家湾举办“曹雪芹与张家湾”红学学术研讨会,九十多岁高龄冯老坐着轮椅坚持到场参会,这是他的人生旅程中最后一次参加的红学活动,令大家深受感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曹家坟”说法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居住张家湾期间,也是冯老研究曹雪芹、《红楼梦》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2012年1月,在张家湾芳草园他完成了1700万字、35卷册的冯其庸文集《瓜饭楼丛稿》,汇聚了他一生的学术成就。
据张庆善介绍,确定张家湾古镇文化特色建设,打造曹雪芹、《红楼梦》与大运河文化带这张名片,是建立在几代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基础上的,他们论证了张家湾确实与曹家有着密切的关系,曹家曾在这里有典地、当铺,曹家的祖茔也在张家湾,曹雪芹最后葬在张家湾,没有这些研究成果,张家湾古镇文化特色建设就失去了依据。
该导视系统设计负责人、北京印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晓东认为,征集活动是识别、保护曹雪芹生前在京遗迹工作的重要一笔,让文脉绵延永续,使文化有迹可循,有力促进优质设计资源在张家湾设计小镇的优势整合和有序流动。
8月2日,“张家湾古镇红学文化论坛暨冯其庸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通州区张家湾设计小镇未来设计园区举行。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在会上呼吁修建曹雪芹墓,并建议将冯其庸先生故居建成“冯其庸故居纪念馆”,考虑发起建立全国的《红楼梦》文化旅游联盟。
冯老原本希望在“曹雪芹墓石”发现的地方,修建曹雪芹墓,但那里已经成为一片住宅,修建曹雪芹墓是不可能的。“我们曾讨论能否在归红亭或曹雪芹雕塑附近修建曹雪芹墓。后来感到在如今的张家湾公园修建曹雪芹墓更切合实际,也更具有文化意义。”张庆善说道。
文章来源:《学术论坛》 网址: http://www.xsltbjb.cn/zonghexinwen/2022/0804/621.html